紅土鎳礦處理方法有火法冶煉和濕法冶煉,火法工藝首要處理含鎳含鎂很高的硅鎂鎳型紅土礦。冶煉工藝首要包含回轉窯枯燥-電爐熔煉法、鼓風爐硫化熔煉法、高爐還原熔煉法等,產品首要為鎳鐵合金和鎳锍產品,鎳鐵合金首要供出產不銹鋼,鎳锍則作為鎳進一步冶煉的質料。
利用紅土鎳礦煉精制鎳鐵的回轉窯-礦熱爐(RKEF)工藝技能是近年來新式的鎳鐵冶煉技能,2004年,烏克蘭帕布什鎳鐵廠改進回轉窯枯燥-電爐熔煉法(RKEF)用紅土鎳礦出產鎳鐵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經濟效益。RKEF工藝由此聲名鵲起,這種出產工藝適合于在運送條件好的區域建造鎳鐵出產廠。我國近年來大力引進這種技能,沿海區域興建起一批現代化的鎳金企業,如廣青金屬科技。
我國鎳礦散布以甘肅儲量最多,占全國鎳礦總儲量的62%,其間甘肅金昌的銅鎳共生礦床,鎳資源儲量巨大,僅次于加拿大薩德伯里鎳礦,居國際第二,亞洲榜首。
工藝概述
礦石、石灰石、還原劑在質料場、備料間加以篩分破碎后,混勻配料送入回轉窯。在回轉窯中,質料經枯燥、焙燒、預還原,制成約1000℃的鎳渣,回轉窯煙氣經余熱鍋爐、除塵、脫硫化后排放,粉塵與質料混合后再次入窯。
(1) 出產流程
質料場→篩分、破碎和混勻配料→回轉窯→礦熱爐→鐵包脫硫→精粹轉爐→澆鑄。在這個基礎上,開展了對質料預枯燥、質料制球、回轉窯節能和余熱發電、礦熱爐高效冶煉和低熔點渣系配料、采用底吹或側吹精粹轉爐代替頂吹轉爐、鎳鐵粒化等技能,適用于不同條件的工廠。
(2) 典型工藝配備組成
2臺5.0×100m回轉窯、2臺63MVA的密閉礦熱爐、40t的底吹精粹轉爐,造粒和鑄塊設備。年產鎳鐵10.12萬t(鎳金屬2~2.2萬t)。鑒于國產設備的成熟度和運送條件制約,為降低投資,國內的在建工廠采用4座回轉窯、2臺48MVA礦熱爐的計劃將可以縮短建造周期,收到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