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能源危機導致制造業闌珊,歐洲銅需求萎縮將在一段時間內主導商場情緒,下一年初價格可能回落至兩年低點。
銅價通常會對我國需求的崎嶇做出反響,我國占本年全球消費量估量約為 2500 萬噸的一半。
但這次的重點是歐洲,占全球電力和修建用銅需求的 15% 到 20%。
在能源供給減少后,該地區正面臨著飆升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俄羅斯將此歸咎于西方對烏克蘭沖突的制裁。歐盟已提出建議,對成員國施加強制性目標以減少電力消耗。
花旗分析師 Max Layton 表明:“需求完全下降的狀況很少見,但我以為這便是咱們將在未來 3-6 個月內涵歐洲看到的狀況。”
“12 月至 3 月之間將呈現非??捎^的季節性盈余,這些要素的結合將使銅價跌至 6,600 美元?!?/p>
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的基準銅價 7 月跌至 6955 美元/噸,為 2020 年 11 月新冠疫情封鎖沖擊全球制造業活動以來的最低水平。
銅需求疲軟意味著過剩。
麥格理分析師估計,2023 年銅商場過剩 69.1 萬噸,而本年的短缺為 16.2 萬噸。他們估計 2023 年全球精煉銅產量將超過 2600 萬噸。
“因為繼續的能源危機,我國以外的經濟前景已經惡化,尤其是在歐洲,”麥格理分析師馬庫斯·加維說。
“咱們以為我國無法抵消其他地方的放緩。下一年庫存會增加,但詳細有多少很難說?!?/p>
LME 和 CME 集團注冊庫房以及上海期貨交易所監控的庫房中的銅庫存可見,總量約為 189 000 噸。
交易所庫房的低庫存支撐了銅價,而對 LME 供給的憂慮也為三個月合約造成了巨大的現金溢價。
無形庫存包含由生產商、貿易商和國家庫存持有的庫存,例如我國持有的庫存。
花旗分析師的模型顯示,我國以外的無形庫存總量可能約為 50 萬噸。
“咱們看到足夠的庫存緩沖來補償現在和更明顯的需求放緩之間的距離,因為歐洲潛在的闌珊在冬季呈現,”萊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