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開展,碳酸鋰可謂是一路水漲船高,甚至被人戲稱為“白色石油”,而到了最近碳酸鋰的價格接連發明了新高,甚至再度刷新了紀錄,咱們究竟該怎樣看這件事?鋰礦產業的未來又該怎樣看?
一、碳酸鋰接連創新高?
財聯社消息,據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10月25日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上漲,電池級碳酸鋰漲3000元/噸,均價報54.7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漲3000元/噸,均價報53.40萬元/噸,續創歷史新高;氫氧化鋰漲1000-1500元/噸;金屬鋰漲3000元/噸。
年代財經根據現在已披露業績或預告的鋰礦上市公司公告梳理,從增速來看,本年前三季度融捷股份歸母凈利潤增速達 4533.03%,在鋰礦上市公司拔得頭籌。
天齊鋰業估計歸屬于股東凈利潤(指標下同)增速 2768.96%-3089.83% 位列第二,天華超凈估計增速 817.68%-857.66%;贛鋒鋰業估計增速 478.29%-518.73%;中礦資源增速則達到 464.13%。
二、碳酸鋰的未來究竟該怎樣看?
咱們看到碳酸鋰的價格開始繼續上漲,很多人都會說這種白色石油咱們究竟該怎么剖析判斷?
首先,碳酸鋰的提價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咱們有必要要用更加客觀和理性的視點來進行剖析,這是因為整個全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都處于一個繼續上漲的狀況之中,在這樣的大布景之下,各家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在紛繁布局碳酸鋰,商場商場上的需求呈現出井噴式迸發的趨勢,可是碳酸鋰的自身儲藏實際上是一個極度不均勻的狀況,少數的國家擁有很多的碳酸鋰資源,自然而然就會讓整個商場呈現出商場上不均衡的水平,所以在這種不均衡的狀況之下,碳酸鋰的提價就顯得十分正常,也是商場開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所以在這樣的全體趨勢之中,還有很多的智能終端都需求運用鋰電池,整個商場對于鋰電池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闌珊,這是當時商場開展的一個客觀趨勢。
其次,當時我國的碳酸鋰企業雖然有很多巨子存在,可是這些巨子自身對于商場的優勢卻不是絕對的,整個商場因為仍然處于初級開展階段,商場上的全體商場呈現出了一個此消彼長的關系,很多的企業都在想搶奪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這兩家巨子的商場份額,所以不斷有新的企業呈現出來,這也是當時整個商場競賽反常激烈的原因,所以對于當時的商場來說,以不斷有新的龍頭呈現,實際上也是一個需求客觀冷靜看待的事情,究竟碳酸鋰商場的全體商場需求很大,可是自身的技能密集程度卻不高,所以整個商場上的供給完全是一種相對低質量競賽的狀況,這種低質量競賽的門檻較低的結果自然而然會導致商場的快速迭代。
第三,從長時間商場開展的視點來看,碳酸鋰當時雖然仍然處于一個十分向好的狀況,全體價格也十分高,可是咱們卻要防范整個商場或許存在的降維沖擊,因為當時整個商場上兩個趨勢十分明顯,一個是鈉電池趨勢實際上正在逐漸構成,還有便是碳電池的趨勢也有或許呈現。如果這種新電池的趨勢逐漸已經成為完全可以商業化的技能的話,就很有或許代替碳酸鋰在商場上的位置。當時商場其實呈現出一個十分明確的開展狀況,這便是大家一切企業其實都需求考慮一個高枕無憂的問題,表面上掙錢繁花似錦的背面,有沒有或許呈現快速的技能代替?這是擺在每個碳酸鋰企業面前有必要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