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礦企一季度成績陳述相繼披露,比較上一年,國內很多礦業巨子們墮入贏利下滑的困境!
4月27日,國內金屬礦業龍頭紫金礦業發布成績陳述,其第一季度完成經營收入749.45億元,同比增加15.71%,凈贏利54.42億元,同比下降11.14%;西部礦業一季度完成經營收入115.74億元,同比增加31.02%,凈贏利6.8億元,同比下降10%;華友鈷業一季度經營收入191.1億元,同比增加44.64%,凈贏利10.24億元,同比下降15.10%。
除了以上的增收不增利的企業外,4月28日,國內礦業巨子洛陽鉬業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陳述,經營收入442.84億元,同比削減0.54%,凈贏利為3.17億元,同比削減82.30%,成績整體大幅下滑。
在動力范疇,兗礦動力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約444.21億元,同比增加7.82%,凈贏利約56.52億元,同比削減15.35%;鋰業巨子贛鋒鋰業本年第一季度經營收入約94.38億元,同比增加75.91%,凈贏利約23.966億元,同比削減32.01%;江特電機一季度凈贏利5064.8萬元,同比下降92.39%;鹽湖股份一季度凈贏利22.25億元,同比下滑36.37%……。
本年初,有色金屬、煤炭、鋰等產品價格呈現明顯回落,是很多礦企贏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銅方面,倫銅價格在2023年1月18日到達9436美元/噸的高位,隨后價格大幅度震動回落,至3月15日觸及8525美元/噸的低位,隨后開啟反彈行情。2023年第一季度國內現貨銅均價6.84萬元/噸,同比跌落4.4%。
煤炭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煤價均勻下降幅度達4.47%(不含焦炭,含焦炭跌幅為5.08%)。分煤種看,無煙煤價格有一定漲幅,均勻上升3.03%;動力煤價格保持平穩,同比均勻上漲0.53%,主要是產地高卡煤同比有所上漲,港口及中低熱值煤價同比都有所下降;焦煤價格同比降幅最多,均勻跌幅達10.68%。
鋰資源方面,2023年開年,碳酸鋰的暴降,出乎了很多人預料,其原材料價格一降再降,4月26日的上海鋼聯數據顯現,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18萬元/噸,而這一價格的高點就呈現在半年前,為59.5萬元/噸。
本年第一季度,許多礦企贏利下滑,但營收大多上漲。
本年一季度,紫金礦業核心礦種金、銅產值增加繼續領跑全球,其間,礦藏金同比增22%至15.9噸,礦藏銅同比增24%至24.4萬噸,成為其營收增加的主要動力。
洛陽鉬業營收雖然下滑,但也是因剛果(金)增儲權益金問題,TFM的產品自上一年7月停止出口,因此出售受到影響。以2022年為例,礦藏交易占洛陽鉬業總營收的85.3%,TFM的產品出售受阻,影響可想而知。粗略預算,TFM第一季度產銅約6.2萬噸,產鈷約0.5萬噸(拋掉KFM生產線產銅4375噸、產鈷102噸),依照現在市場價格,折算價值約超6億美元。
依據世界銀行一份最新陳述,食物、動力和金屬的價格在2023年可能會繼續面臨下行壓力,本年大宗商品整體價格自1月以來已經跌落14%,估計,本年大宗商品價格將下降21%,這將是自疫情以來價格降幅最大的一次,然后在2024年企穩。
在新冠疫情沖擊、烏克蘭危機升級、宏觀經濟走弱和通脹高企等背景下,全球動力、食物、金屬閱歷了新一輪的洗禮。而2023年,簡直所有大宗商品市場都需要進行一年或更長時間的調整,才能使庫存、供需和價格到達更可繼續的平衡。
屆時,新的格式也將誕生。